-
滁州成为安徽省的一匹黑马,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区位优势":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紧邻江苏省,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滁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便于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辐射。
2.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及安徽省对滁州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滁州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及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3. "产业转型升级":滁州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滁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4. "交通网络建设":滁州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为滁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 "城市品质提升":滁州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这吸引了大量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6. "对外开放":滁州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外资,拓展对外贸易,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综上所述,滁州之所以能成为安徽省的一匹黑马,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这些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滁州在未来有望实现更快速、更高质量的发展。


举报 -
长期在安徽省内坐第五把交椅的滁州在2019年成功“逆袭”,其经济增量已经跃居省内第三,超越了阜阳、号称钢城的传统强市马鞍山和雅号“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滁州为何能成为安徽的一批黑马?其实这可以归结为三大块:天时、人和、地利!

原因一(天时):滁州GDP实现弯道超车,这和GDP修订后的统计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2月28日,滁州统计局官网发布全市2019年GDP总量,初步核算结果显示,滁州市2019年GDP总量2909.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9.7%。
2018年滁州市GDP总量为1801亿元,我们承认一年内GDP净增1000亿离不开全市人民、企业和当地领导的努力,但是大部分省市GDP出现“跳水”的情况,为何滁州“逆势而涨”?其实GDP大增1000亿的背后与全国地区GDP统一核算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的“全国地区GDP统一核算改革”指的是2019年底开始,各地GDP统计数据由之前的地方统计局核算改为国家统计局核算,地方统计局配合的形式。这一改革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实际经济情况,数据也会显得更真实。
在GDP新的核算标准下,很多省市出现了GDP“跳水”的现象,但是滁州GDP在新的核算标准下,2018年GDP总量由之前的1801亿元修订为2594亿元。
由此可见,滁州市GDP总量大增,由之前的第五名上升到如今的第三名,这和GDP统一核算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2019年安徽16城GDP总量、增速及排名)
原因二(人和):领导有魄力,真抓实干,高调喊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
2016年,滁州就公开喊出“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的目标,这可不是空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被连续几年写进了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上下为之努力。
为了“争三”,市领导做了大量招商引资工作,这直接加快了GDP增长,这一点从安庆市党政代表团对滁州市的学习考察之旅中总结的经验就可见一斑,安庆代表团考察后在其官网报道:“滁州市的今天归功于前期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见效,在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都是大手笔、高起点。”这一评价是对滁州市领导招商工作最直接的认可和肯定。

原因三(地利):战略调整——背靠南京、向东发展
我们先看下图中滁州市和江苏省会南京的地理位置:

从图中看,滁州市比起距离本省老大合肥市的距离,实际上距离南京更近一点。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侧,紧挨着南京江北新区,南京江北新城和滁州的全椒、来安、天长以及南谯区四个板块接壤,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到滁州主城区,仅需20分钟左右。
正是因为背靠南京这棵大树,滁州才主打“大江北”战略,积极融入南京江北新区,而且其目标不是简单的依附关系,而是实现“高等对接”。滁州这一战略同时获得了国家战略的加持,滁州也因此开始东向发展,拥抱南京江北新区,拥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结语
在天时、人和、地利的加持下,滁州才能逆袭成为黑马。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滁州的逆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领导的魄力和英明决策,因为很少有领导敢把经济目标公开对外喊出口号,更别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了。而口号也不是空喊,全市上下为之努力,才有了今天逆袭的滁州。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吧。
举报 -
举报


